理学院-数学系
·English
 网站首页  系科概况  学科平台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教学研究  学术交流  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  人才引进  下载专区  English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研究>>数学建模>>正文

青春之行:我与数学建模

时间:2019-05-06 15:58:56  点击数:

近日,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成绩发榜。在获奖率减半的情况下我校14组参赛队伍获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成功参赛奖2项。

据统计,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芬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共25370组队伍参赛,比去年增加4732组,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学生参与此项赛事角逐。其中一等奖奖获奖率仅为0.068%,二等奖获奖率为0.152%。

在比赛的过程中,团队必然会碰上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确定选题、统一意见、调整心态等,其中此次获得一等奖的团队(吴宪 俞晨云 何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在比赛中遇到的较大困难则是一开始的选题,也会在过程中遭遇瓶颈和意见分歧。

“当我们在遭遇思路瓶颈时,则会选择查阅更多的资料,多积累掌握一些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等待。比赛过程中,我们提倡队员们畅所欲言,而不是一味附和,和而不同,便能在分歧中发现问题并予以调整。”团队成员接受采访时说道。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1989年曾经有一个关于数学教学改革的讲话,他说‘今天的实际要求学生学会两条:一是要会用计算机,二是能理解计算机给出的答案。’老一辈科学家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数学建模竞赛就是从实际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完成解答。”

这是理学院数学科学系数模组负责人骆桦老师眼中的数学建模竞赛,他认为,参加该项赛事,不仅能锻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团结合作、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在升学、申请留学、找工作等方面,都能具备一定的优势。

我校参与数学建模已有25年的历史,数学建模团队的老师具体个数则是根据每年报名参赛的学生人数来定,每组学生均有一位老师进行指导。除此以外,同学们在比赛前均会参加老师们组织的集训,今年的美赛集训在寒假进行,集训期间校党委书记吴锋民、校长陈文兴、党委副书记陶伟华,理学院党委书记胡天生、理学院院长陈爱喜等来到3号楼理学院数学建模实践基地,对留校备战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亲切慰问和热心关怀。

“想参加数学建模的同学可以先选修校内的数学建模公选课,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打下一些基础,之后再参与集训。”想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竞赛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显得格外重要。从校数学建模竞赛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再到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一步都需要走地认真用力。

“数学建模培训有专门的教材,比如《数学建模引论》。课上老师会重点讲解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这三门专业课程,学生们在培训期间会练习写论文、建模型、打代码,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反馈。参加数学建模培训,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会有所提高,论文的专业性以及排版的美观性都会得到显著提升。”骆桦老师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培训的重点内容。对于参与竞赛的同学来说,除却竞赛本身带来的看得见的收获,参与竞赛培训更多收获的是眼界与能力上的提升。

“参与数学建模使我们能接触到之前从未去认真思考的一些问题,形成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事物,拓宽了思维模式。论文的撰写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参加过数学建模回想起集训期间的点点滴滴,依旧感慨万千。

 

上一条:关于公布2020年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的通知 下一条:我校学子在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佳绩

关闭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学术报告 学生动态 数据库资源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浙江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系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843240  版权:浙江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