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202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的柯翔凯。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初中的一道平面几何题目,从简单的点、线、面开始,如同搭建积木的基础零件,每一个元素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数学的严谨与精确、事物之间奇妙的关系和规律,以及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在线条交织间,让我爱上了这门充满魅力的学科。
步入高中,黎曼几何更是加深了我对数学的热爱。黎曼将高维空间的概念引入数学,研究曲面以及高维空间中的几何性质,是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之一,他勇于在数学领域挑战传统,提出了许多看似天马行空却极具洞察力的假设。透过黎曼几何,我对这位敢于打破常规、勇敢探索未知领域的先驱充满钦佩,黎曼的工作激励我在数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提醒我不要畏惧复杂和未知。每当我遇到挑战和困难时,都会想起他那句“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正是这份自由,赋予了我无限的动力去发现和创造。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坚定地选择了浙理数学专业。

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是我们数学专业同学必须要翻越的几座高山,从开始的不得章法到最后的沉浸其中,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庄晓波老师一直以来的悉心指导,在庄老师的指引下我深深感受到了数学之美。庄老师本硕博清华的经历让我深深向往,从那时起我便有了一个“清华梦”。

在这三年里,有过早上叫宿管阿姨起床开门的经历,验证过2号楼教室最早开门时间是6点10分,自律是我对数学学习的最大热爱和尊重,我始终相信,热爱数学,并持之以恒对它付出,他能给你的回报以及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这三年,我平均学分绩点4.09,位列专业第一,《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15门核心专业课成绩达95分以上,《实变函数》《泛函分析》《高等代数2》《代数续论》获得了满绩。
大学三年,我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我创立了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担任“数分小导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带领班级连续三年获得校优良学风班级。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期中辅导班,担任小老师,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快乐学数学。

“每次我们有不会的题目,都会去问柯翔凯,有时候想了很久都没有思路的题目,他都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答我们的困惑。”
“他不但自己学习很用功刻苦,还会带动周边的人一起学习。寒暑假里,我们班里的同学经常收到他的消息,鼓励我们跟他一起学习打卡,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提起对我的印象,除了“热爱数学”,就是“坚持”。坚持,是一种信念驱动的力量,是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是一种可以将梦想化为现实的顽强意志。

虽然我的学业成绩排名一直是专业第一,但获得奖学金的过程却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入学前,我的体育成绩不甚理想,到大学后,为了竞争奖学金,我开始了漫长的体能训练之旅。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我坚持晨跑和力量训练,晚自习结束后,我又去操场进行长跑和专项练习。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的跳远成绩提高到两米五五,引体向上提高到40个,还获得了引体向上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赛第六名。双手上的老茧,见证了我每天的汗水与坚持,也让我体会到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突破自己的快感。
谈到数学建模,这绝对是很多同学大学里最深刻的回忆。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连续三年参与其中。2023年11月,我和伙伴们参加了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72小时的头脑风暴,从晨曦初照到月挂中天,经历无数次测算和修正,只为一个关键点的突破,最终我们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正因为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同年,我鼓起勇气报名了难度更高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共有32个赛区288355人参加,总共选拔出1169人参加决赛。我在初赛中以数学(B)类第4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并在决赛中排名第88名,获得数学高年级组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浙江理工大学学子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二等奖。

持续学习、持续挑战是我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为了离“清华梦”更近一步,今年6月,我报名参加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是中国数学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竞赛之一,难度对标博士生资格考试,吸引了500余所高校300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非常庆幸,我在比赛中排名第39名,代表学校首次获得了优胜奖。
我非常幸运地通过了清华大学等多所重点院校的推免面试。最终,我坚定地选择了清华大学直博,未来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数学。“数学容不得半点浮躁,追求短平快在数学领域是行不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去潜心研究。”在浙理的求学时光,得益于良师的引领开导、良好的求学治学氛围,让我实现了曾经的梦想;未来在清华园,我将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数学领域的创新突破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