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青年科学家学科交叉论坛暨理学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二)
时间:2022-05-13 13:05:53 点击数:
2022年5月10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家学科交叉论坛暨理学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在3号楼南楼512顺利举行,理学院院长张云波和副院长徐映红共同主持活动,150余位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的方式参加。

本讲邀请的主讲嘉宾为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数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山西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教授陈立,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马汉杰,三位嘉宾围绕科学计算与人工智能开展交流和探讨。
鄂维南院士从科学、数学和人工智能等三个方面全面地审视机器学习带来的机会和挑战,讨论其对科学研究可能带来的变革,并试图提出我们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此外,鄂院士对人工智能时代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和交叉团队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陈立副教授介绍了基于神经常微分方程的耗散动力学提取量子耗散,将其分别应用在两个开放量子系统之中,并研究了数据集的学习效率,为实验数据采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马汉杰副教授围绕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几个部分介绍人工智能,指出了人工智能目前的应用场景。
活动中,与会教师们踊跃提问、讨论热烈,不同学科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青年科学家学科交叉论坛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学科交叉学术品牌,是覆盖全年度的高层次跨学科的学术盛宴,是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办的一项长期、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为学校青年科学家们搭建大视野、高能级的交流平台,创造良好学术研究氛围,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鄂维南,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数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数学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Fellow。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198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获硕士学位。1989 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到1994年在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94年成为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终身教授。1997年晋升为正教授。1999年至2021年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和应用数学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应用数学。在数学、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上作过邀请报告。2003年获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Collatz奖。2009年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Kleinman奖。2014年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Von Karman奖。2019 年获得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和ETH共同颁发的Henrici奖。2020年获ACM Gordon Bell奖。
陈立,博士,山西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教授。2014-2018年于山西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19-2021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主要从事超冷量子气体、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在量子物理中的应用方面的理论研究。在Phys. Rev. Lett., Phys. Rev. A等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面上基金。
马汉杰,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2009年于浙江大学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科学专业博士毕业,2012年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一直从事图像与视频处理及传输、数据分析与挖掘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关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荣获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和科技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兼职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人工智能分会会长、杭州数字经济联合会智慧医疗健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杭州市临平区科协副主席。
上一条:浙江理工大学新增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下一条:重磅开讲!一整年的学术盛宴邀您共飨
【关闭】